內需再擔經濟增長“核動力”,膠粘企業如何借勢逆襲?

核心提示:膠粘 企業 內需

隨著新冠疫情的變化,國內企業復工復產已全面推開,生產重啟和快速發展正逐步替代疫情防控成為經濟工作重點。


重磅政策加持

內需再擔經濟增長“核動力”


進入3月份以來,四次國常會三次提及“擴內需”和“擴大有效需求”,明確了經濟發展的內核以及“核動力”所在,而新基建等基礎設施投資的項目資金投放,流動性供給的充裕與財政措施不斷加力,在激活大中小企業生產的同時,最終無不落腳于生產消費與生活消費這兩類內需的有效循環和兩者的良性互動,從而穩定預期,穩定經濟增長。


從歷史上看,內需一直是國內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GDP總值為990865億元,同比增6.1%,其中,2019年國內內需貢獻占比近九成,此前,2018年消費增長貢獻率和投資增長貢獻率加在一起超過100%,而更早的2008年-2017年10年間,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105.7%,超過100%。貢獻率最高的年份為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最為嚴重的2009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42.6%;貢獻率最低的年份為世界經濟回穩的2017年,貢獻率也達到了90.9%。這表明,內需在國內經濟增長中擔綱主力是有歷史淵源的,也是有基礎的。


從現實來看,海外疫情局勢依然嚴峻,外需萎縮直接對出口形成沖擊,通過擴大內需補位出口的現實缺陷,成為必然的選擇。而學者們近來也總是拿此次疫情與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做對比,那么寄望內需再現2009年的主力角色,再次責無旁貸地挑起帶動經濟增長,實現目標的重擔,也具備相當充分的依據。


為此,不斷出臺的擴張性貨幣和積極財政政策為內需的擴大和效應釋放提供制度保障。開年以來,央行全面降準、定向降準等措施次第推出,LPR利率調降、逆回購搭配MLF等工具輪番上陣,全面釋放流動性,降低資金成本,有效刺激投資和生產,并著重施力于中小微企業,激活經濟基層單位的生產活力,以此維持社會成員就業、保證生產生活的正常循環,為滿足內需提供源頭保障。


同時,減稅降費等一系列財政措施加力實施,從企業端著手,減輕企業負擔,釋放生產、科研活力,從生產生活產品的生產端入手提供制度供給和保障,保持和擴大生產資料消費與生活消費的需求,通過重啟特別國債,加快發行和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措施,以穩投資,輔助擴內需。


多項重磅貨幣財政政策的加持,無疑都是為“擴內需”打基礎。由此可見,當前的經濟工作重點仍是刺激國內消費,企業在短期內要著力國內市場的開發。尤其外貿企業,可抓住機會滿足國內需求,著手內貿的市場開拓,以內需對沖外需的下降,盡量降低外需大幅度下降給企業帶來的沖擊。


此次疫情使公司加快了從外貿出口到國內銷售的轉型,也倒逼公司接受更多新興銷售渠道。事實上,不少眼明手快的外貿企業早已先發制人,開始嘗試通過直播、出口轉內銷等方式合理布局產能。


先發制人,事半功倍!

膠粘企業大有可為!


膠粘劑在我國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未來膠粘劑行業將呈現規模化、集約化、環?;l展,行業的產量也將保持高質量穩定的增長,預計到2025年我國膠粘劑市場需求量將達到1177.1萬噸。

內需再擔經濟增長“核動力”,膠粘企業如何借勢逆襲?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新興應用市場快速崛起,推動膠粘劑行業產品功能化、高端化。近年來,高鐵、城市軌道交通、汽車輕量化、工業裝配自動化、住宅產業化、智能終端設備等新興市場的快速崛起,將推動行業配套膠粘劑產品井噴式發展。高要求、高標準、高附加值的新興市場,促進企業進行科技創新及產品結構優化升級,進而帶動產品質量和檔次的提高。


國內膠粘企業主要占據中低端市場,未來行業格局將重塑。雖然目前我國的膠粘劑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三位,但主要以生產通用型和中低檔的膠粘劑為主,而高性能、高附加值的高端市場主要是國際化工巨頭占據。近年來,韓國、日本不斷加大對汽車、電子、醫療等新興領域膠粘劑研發投入,這將倒逼我國膠粘劑企業的研發創新。


隨著國內復工復產的有序進行,國內市場需求將逐步回升,對于被海外大企長期占據的高端市場,也將需要相應的替代品。膠粘劑企業可抓住這一契機,加強自主研發能力,進行產品研發升級,為提前搶占國內高端膠粘劑市場做好準備。

?
[ 資訊頭條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