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分類
數字化引領包裝行業變革,重塑行業可循環新生態
發布日期:2022-11-28
瀏覽次數:14630
核心提示:“一次性是最大的奢侈品,數字化、可循環才是行業的根本問題。”包裝是物流七大要素之一,2022年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目前,企業正面臨著工業化、數字化、低碳化齊頭并進的挑戰。包裝作為供應鏈環節除倉儲和物流之外
“一次性是最大的奢侈品,數字化、可循環才是行業的根本問題。”
包裝是物流七大要素之一,2022年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目前,企業正面臨著工業化、數字化、低碳化齊頭并進的挑戰。包裝作為供應鏈環節除倉儲和物流之外最重要的一個角色,隨著2022年市場規模進入萬億量級,機遇與挑戰并存著。
數字化將引領包裝行業變革,必須大力加強綠色低碳產業與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深度融合。隨著碳中和目標的不斷推進,有必要促進產業和技術的融合,以實現碳減排。互聯網和智能化基因將重塑包裝行業,讓國內包裝行業與全球包裝公司深度融合發展。通過技術從根本上減少碳排放,是實現減碳的關鍵,也是包裝行業轉型的根本支撐。
循環效率從每年5次提高到8次,損耗率從傳統的15%降低到2%以下。通過核心技術的掌握和數字化的結合,傳統包裝行業將煥發新的活力,完成行業的生態重塑。
顯然,一家企業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一起努力,更需要專業公司、專業團隊進行統籌管理,提升效率,提高效能。包裝行業上下游極度分散,供需關系難以保障,資源利用率仍呈緩滯狀態。包裝企業不光要深度考慮從材料提取、生產制造、消費使用、回收利用乃至最終廢棄對環境的影響,還應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納入責任范圍,零碳循環生態圈的建立將成為產業減碳增值的核心驅動力。
樂膠網運用大數據使包裝耗材產業鏈上下游高效對接,打造包裝耗材互聯網平臺,通過互聯網技術、智能數字化管理體系,進而實現包裝耗材行業的一體化平臺。聯合全國優質包裝耗材生產廠家,實現全國包裝耗材一站式免費異地調貨、原材料集中采購、供應鏈金融、物流調配和訂單等全方位服務。同城調貨,就近配送,不僅幫助上下游企業降本增效,也通過專業賦能企業實現節能減排,推動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共建循環生態圈。
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體制變革,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國務院在《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要初步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此外,推進市場化機制建設,要依托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應加快建設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逐步擴大市場覆蓋范圍。而樂膠網作為包裝耗材一站式交易平臺,正是以“打造包裝產業全新生態圈,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使命運用平臺專業SaaS系統賦能行業加速轉型。
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啟動,以市場化機制推進減排工作正式拉開序幕。此前發布的《碳排放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將CCER定義為“我國境內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等項目的減排效果精選量化核證,并在碳交易所注冊登記的核證自愿減排量。”碳排放權交易將是連接各行業的新興交易形式,是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的重要環節。目前,許多行業的企業選擇通過申請CCER履行減排承諾,達到碳排放交易。站在減碳時代的前沿,箱箱共用選擇做包裝行業碳排放標準的制定者,倡導全行業共同探索、共同實踐。
目前,中國在物聯網、數字化、云計算等核心技術上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國內傳統制造業在與先進技術深度融合的過程中,正在加速轉型。作為中國制造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包裝行業如何在變革時期實現突破,為“中國智造”的定義做出貢獻?對于包裝行業來說,首先要做好產品,先要有循環包裝,再加上零碳的概念。
包裝與用戶的關系是服務提供者與被服務者的關系,而不是買賣關系,是不斷循環服務的關系,而不是一次性交易的關系。盡管回收利用的概念在國際上一直處于前列,但當回收利用已成為常態時,對回收利用技術的投資卻被忽視了。許多發達國家的循環資源都來自于“中國制造”。與持續的資本和運營投入相比,他們在物聯網、數字化等技術方面的動作相對緩慢。相反,中國沒有負擔,輕裝上陣,走在前面。在物流和包裝領域,中國企業完全有機會成為新能源領域的“特斯拉”。
零碳經濟和碳中和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要想在這場馬拉松比賽中勝出,第一核心競爭力是技術,第二核心競爭力是不斷創新的理念。從1.0到2.0,從3.0到未來的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