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分類
聚焦兩會:一文讀懂政府工作報告中化工行業的機遇和挑戰!
發布日期:2019-03-11
來源:互聯網 瀏覽次數:2222
核心提示:聚焦兩會:一文讀懂政府工作報告中化工行業的機遇和挑戰!
2018年,做化工的我們經歷了什么?
2018年是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國家為居民生活、企業發展等提供多項政策扶持及幫助。據《報告》披露,我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總量突破90萬億元。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速明顯快于一般工業,對于化工行業這類相對傳統的工業而言,過去的2018年雖然發展不及新興行業迅速,但也有所成長。
?融資難得到緩解
下調增值稅稅率,擴大享受稅收優惠小微企業范圍,出臺鼓勵研發創新等稅收政策。全年為企業和個人減稅降費約1.3萬億元。不僅在減稅上幫化企減輕負擔,在千古難題“融資”上,國家也出臺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針對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先后4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多措并舉緩解民營和小微企業資金緊張狀況,融資成本上升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要發展!要環保!
過往的幾十年化工發展,導致沿江水域污染嚴重。近年來,國家污染防治得到加強,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河長制、湖長制治理。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制定并有序實施三大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全面開展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生態環保督察執法。2018無數化工企業因環保整治而被關停限產,使化工行業進行了一輪激烈的洗牌和淘汰戰。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創新驅動發展
推進鋼鐵、煤炭行業市場去產能,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改造傳統化工產業。在環保整治以及化工發展的前提下,鼓勵化企突破傳統生產模式,降低稅收實施穩健投資,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刺激化工企業創新發展。
?安全建設、治理創新
改革和加強應急管理,及時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生產安全事故總量和重特大事故數量繼續下降。
多項幫扶措施,化企迎新機遇
雖然2018年化工行業受盡貿易戰、原油減產等事件影響,經歷環保整治、規劃入園等情況,致使整個化工行業歷經大洗牌,不少化企發展止步2018。但兩會上的《報告》在總結過往一年發展情況的同時,表明了2019化工行業將會有更多發展新機遇。
1、大規模減稅
深化增值稅改革,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通過采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下調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使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社保繳費負擔有實質性下降。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
2、緩解融資問題
國家將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釋放的資金全部用于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支持大型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增強信貸投放能力,鼓勵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1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8000億元,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也為更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創造條件。為中小型化工融資難融資貴提供幫助政策。
3、降低涉企收費
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清理電價附加收費,降低制造業用電成本,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10%。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推動降低過路過橋費用,治理對客貨運車輛不合理審批和亂收費、亂罰款。取消或降低一批鐵路、港口收費,專項治理中介服務收費。
4、企業創新幫扶
從失業保險基金結余中拿出1000億元,用于1500萬人次以上的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將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政策擴大至全部制造業領域。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占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使用。
稅收以及企業日常運作所需的成本下降,對化工行業來說無疑是一項超級大福利。化企中稍微有資歷的人才工資較高,企業因生產所涉及的稅收較多,長途運輸費用高昂,再加上大型設備日夜連軸轉所產生的費用于普通化企而言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如今國家出臺政策幫扶,令化企省了一大筆。為支持制造業發展,還推行培養創新人才,促進人工智能等設備研發,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2019,化工行業發展必將走向創新。
居安思危,化工行業挑戰重重
機遇往往與挑戰并存。國家為工業發展制定相關的福利政策和幫扶措施,并也伴隨著相應的附加條件。對化工行業而言,2019年化工行業仍存在不少的挑戰。
一、國際經濟下行
近年貿易戰、國際經濟布局有所改變,我過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外部輸入性風險上升。
二、融資難融資貴
實體經濟困難較多,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未有效緩解,營商環境與市場主體期待還有差距。
三、創新力不足
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短板問題凸顯。目前我國化工企業多以中小型化企居多,中小型化企的生產工藝、設備等相對落后。生產質量以及排污情況仍是化工行業的一大痛點。
四、環保整治更嚴
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任務仍然繁重。持續開展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大氣污染治理攻堅,加強工業、燃煤、機動車三大污染源治理。強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加快治理黑臭水體,推進重點流域和近岸海域綜合整治。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城市垃圾分類處置。企業作為污染防治主體,必須依法履行環保責任。
五、污染排放標準
加快火電、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重污染行業達標排放改造。推進煤炭清潔化利用,加快解決風、光、水電消納問題。城市污水管網和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將會加大,排污標準更是超越歐盟標準,化企若是不達標,或將面臨關停整治風險。
六、生產安全事件
2018年發生了多起公共安全事件和重大生產安全事故,使化工行業成為高危行業。進入2019年仍發生多起因操作不當或設備老舊引起的化工安全事故。
總結
由此次兩會可知,我國乃至整個國際都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有國家的行業都在謀求新發展,由建立大灣區,強調重點發展制造業、令香港等城市再工業化即可看出工業是強國根本。化工行業在2019的機遇極多,但伴隨的挑戰也不少。排污、整治、安全、生產等方面皆要進行升級改造才能在2019煥發生機。
?
?